- 靳桂贞,潘雪
<正> 解热消炎胶囊(以下称胶囊)是根据我厂的传统名牌产品安宫牛黄丸方经过药味加减与剂型改革而研制的新药。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之功效。中医临床试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实验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毒性,并与古方的作用进行了比较。一、毒性实验昆明种小鼠60只,22~23g雌雄兼用。口服胶囊12.5及25.0g/kg,24小时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9 ] - 杨洗尘,张殿文
本文对梅花鹿胎的基源进行了考证,详细描述了药材性状,分别测定了胎中鹿、胎水、子宫及胎盘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18种氨基酸、22种微量元素、3种维生素和2种激素的含量。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7 ] - 黄胜白,陈重明
本文论述历代本草著作对蘘荷原植物的不同记载,造成了混乱。通过考证,指出其混乱种类,并认为宋《图经本草》所绘所叙的蘘荷原植物乃是正品,系姜科植物Zingiber mioga。
1987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20 ] - 韦家福,温尚开
<正> 最近广西有关部门查处了多起伪制三七的案件。现将德保县某村屯的的54户农民非法伪制并在市场上销售一种“三七”的伪制方法、性状特征、鉴别试验,报告如下。伪制方法采楝科植物苦楝树叶和冬青科熊胆木等植物的叶,加水煎煮,取煎煮液加入木薯粉中,混匀,在石臼中冲成糍粑状,搓捏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0 ] - 郑福友,袁兴豪
<正> 乌稍蛇为常用中药,某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稍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功能祛风活络,镇痉。适用于风湿痹痛,麻风,皮肤搔痒等病症。近年来发现有将多种游蛇亚科杂蛇,作为乌稍蛇收购入药。为便于鉴别,现将真伪乌稍蛇鳞片排列程序概述如下,以澄正之。
1987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 ] - 石俊英,梁宏,宋广运
<正> 酸枣仁(Zizyphus jujuba)为常用中药。在山东等地曾发现购进同属植物滇刺枣(Z.mauritiana)冒充酸枣仁应用。少数地区尚以枳椇子(Hovenia dulcis)混充。三者外形颇似,极易混淆。我们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分析鉴别,实验方法见《中药通报》11(6):22,1986。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84 ] - 周兆奎
<正> 西南四省区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86年11月17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西藏、贵州、四川、云南的代表共160人,广西药学分会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 ] - 李龙云
<正> 大枣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枣树的果实;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它们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糖分,并且当归还含有挥发油,在日常贮存保管中,很易被虫蛀,尤其是在夏季,由于空气潮湿、室湿较高,适宜于虫的生存,就更易虫蛀。在近年来,我们采用了酒闷防虫、杀虫的方法,发现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 ] - 衷维纲,叶代峻
整个川芎生长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二期和第四期是块茎增重期,积累的干物质占全生长期的90%左右。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时,植株氮化合积累相对较快;块茎迅速增重时,其含磷量逐渐增加。
1987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4 ] - 鲍迪富,陈红旗
本文报道浙江特产药材——东贝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1987年0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滕辉
<正>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入药。1984年我们进行了知母的野生变家种试验,现将肥料试验结果初报如下。繁殖材料:野生知母根茎,挑选完整、无病、大小基本一致的,每千克为240个。供试肥料:国产尿素含N46%;过磷酸钙含P_2O_514%;硫酸钾含K_2O48%。三种肥料均可混合施用。试验在本场药用植物园内进行,壤土,偏
1987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 ] - 居明秋,金玲
本文收载了历代中药醋制品种共251种,其中采用的醋制方法有17种。中药醋制理论总结于宋代,成于明代。建国以来,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醋制作用机理,从而使中药醋制理论的建立日臻完善。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9 ] - 乔炎合,李玲玲,李云霞
<正> 中药饮片是直接用来调配处方或制备中成药的中药材加工炮制品。处方应付是药品标准所规定的,对中医处方或中成药制剂中的每一味药应调配付给的饮片规格。处方实付是中药配方、配料人员对中医处方或中成药制剂中的每一味药实际调配付给的饮片规格。处方应付和处方实付的差异,以及各地区、各单位处方实付的不一致,是一个由来已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6 ] - 杨继民
<正> 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经蒸制而成,为补血要药,其性微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鉴于当前某些地区熟地质量低劣,炮制不得法等情况,特将杨佐廷老药师蒸制熟地的方法和体会,整理介绍如下。取生地黄个适量,清水洗净泥土,用黄酒浸拌均匀,每10公斤生地约需3公斤黄酒。然后将浸拌的生地置于蒸桶内(蒸桶可用木制、竹制或外用铁皮围成内用秫秸衬里制成),并在蒸桶内垂直插入秫秸5~10把(依桶的大小而定),将桶放在蒸锅上,锅内放入约离蒸桶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8 ] - 陈奇
<正>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干燥根皮,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牡丹皮具有抗菌消炎、镇静镇痛、降压抗痉挛等作用。牡丹皮的药理、临床作用之强弱与牡丹酚含量高低有直接关系,牡丹酚含量高作用强,含量低作用弱。本文对不同方法炮制的牡丹皮进行了牡丹酚的含量测定。
1987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33 ] - 陈荣
<正> 羚羊角的传统炮制方法是用冷水浸约5~7天,每天换水1次,然后破开去骨,放在蒸笼内蒸软,趁热边蒸边切。使用这种方法,操作时间长,并有部分水溶性氨基酸成分损失(见中药材科技(1):42,1984)。我认为改用木炭火烘烤切片较妥。其方法是:
1987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4 ] - 王叶茗
<正> 我院老药工列老师傅从事中药工作40多年,他所加工的白芍饮片平整光滑,鲜艳美观,质量较好。现将他的经验介绍如下: 将白芍大小分档,大的用热水泡2小时,小的用热水泡1小时。然后捞出,及时摊开,晾干表面水分,置紧口的陶器内(白芍占容器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2 ] - 黄新生,王菊美,魏峰,郑怡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补骨脂冲剂中生物活性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以此作为控制该冲剂的质量标准之一,加样回收率分别达91.1%和91.0%。此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于定量分析。
1987年01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 ] - 王锡群
<正> 中草药糖浆剂由于含有不同程度的呈不稳定胶体状态的高分子杂质,在糖浆溶液中因溶媒的改变而析出,因此生产过程常会发生沉淀和浑浊现象。我们在生产糖浆剂进行压滤时,先在滤框中加入滑石粉助滤剂(操作方法:糖浆压滤前,先将药用滑石粉加进适量水中,搅匀,开动压滤机,将其自进料口抽进滤框,继
1987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0 ] - 范姝姿,陈骏骐,刘维新,赵仁泰
本文报告了塑制蜡丸与泛制蜡丸的体外释放度和体内外崩解度,实验表明:塑制蜡丸体内外均未见崩解,仍保持原状,泛制蜡丸体内外均可崩解。根据塑制蜡丸和泛制蜡丸体外释放度求出T50、Td及m值,进行F检验,二者的体外释放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91 ] - 赵伟杰,陈均,郭永沺,徐丽珍,孙南君
自藜芦(Veratrum nigrum)中分离出15种生物碱,其中三种鉴定为藜芦嗪(verazine)、芥尔文(jervine)和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88 ] - 周献
<正> 中成药发展较快,至今约有各种剂型30余种。它们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疗效稳定作用持久,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和欢迎。但在这些剂型中真正适应小儿内服的却为数不多,小儿患病一般多用西药治疗,此乃中成药剂型上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据此笔者认为在短期内研制出一批适于小儿服用的中成药内服剂型很有必要。本文对小儿中成药内服剂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与探讨。
1987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 袁阿兴,覃凌,康书华
中药荷莲豆具清热解毒、消肿利水之功效,民间亦作为治疗肝炎、肾炎药物。经化学分离鉴定得到棕榈酸(Ⅰ)、α-菠甾醇(Ⅱ)、琥珀酸(Ⅲ)、对羟基桂皮酸(Ⅳ)和硝酸钾(Ⅴ)。Ⅱ、Ⅲ药理作用与其功效相符,Ⅴ含量达1‰,应予重视。
1987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0 ] - 冯青然,付桂兰,孟彬,章育中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测定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曲线和乌氏粘度计测定猪苓多糖特性粘数。实验表明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曲线为连续形,无明显分级现象,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7万。特性粘数为14.9~22.9。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313 ] - 易杨华,邓建安,张汉明,沈有安
<正> 番红花又名藏红花,为鸢尾科植物(Crocus sativus)的深红色柱头,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止痛、镇静、健胃等功效。我国本草学上关于番红花的记载始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所用的番红花历来依赖进口,近年来上海等地引种成功并提供商品。由于番红花栽培条件要求高,产量低,所以不仅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价格昂贵。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综合利用,我们对被大量废弃的番红花的花瓣和雄蕊等进行了初步的化学和药理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03 ] - 周述芳,钟代华,彭龙玲,郑振源,郭敏
乳倍膏外敷治疗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常见并发症—痛性结节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报道了乳倍膏的散结、镇痛、抗炎作用以及毒副作用。实验表明:乳倍膏具有明显的散结、镇痛与消炎作用,而且毒性很小,由于药源丰富、价廉、简便、安全,可推广使用。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 ] - 高其品,李春生,吕景山
长白山区的黑蔓是一种民间药,它的木质部对Ⅲ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由黑蔓的木质部中分离出五个单体,其中四个为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内酯乙、β-谷甾醇和卫茅醇。另一单体正在进行鉴定。
1987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91 ] - 陈道明,张淑兰,于志洁,刘晓平
实验表明冬虫夏草及人工培养菌丝均能促使小鼠脾系数增加,脾巨核细胞增殖,血中血小板数升高,电镜证实用药组小鼠所生成的血小板超微结构与正常小鼠血小板超微结构一致,并还可见有颗粒增多,小管系统较为致密发达现象,初步证实了虫草制剂促使小鼠血小板生成是与促进脾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密切相关,所生成的血小板不仅数量增加且其超微结构与正常相同。
1987年01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79 ] - 陈玉山,韩成基
降糖素具有非常明显地降低氢化可的松诱发的家兔高血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对正常家兔血糖无显著影响。
1987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 ] - 王琴福,许家军
<正>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主产于利比亚、苏丹;没药为橄榄科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主产于非洲。因其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疗效卓著,其用量连年递增。每年国家需耗大量外汇进口,但还是比较紧缺,价格较贵。今试通过选择最佳炮制方法和煎服方法,探索该药的合理应用方案。一、最佳炮制方法
1987年01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 严永清,吴建新
在460个常用中药中,辛味药有183个,占39.8%。辛味药中辛温(热)者占57.9%,多于辛寒(凉)、辛平者。归经以肺、脾、胃三经者最多,其次是肝、心、肾三经。辛味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以含挥发油者最多,其次是各种甙类、生物碱等。但药物的作用多数不以某一成分决定,而是多种成分的复合作用。许多药物的实验研究指出,提取得的挥发油的作用与多成分共存的水煎剂的药理效应不尽相同。
1987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引用频次:59 ] |[下载次数:582 ] - 忻丁烯,万里扬,刘紫生,梁燕茹
<正> 中药冲剂兼有汤剂、糖浆剂、散剂等的优点,起效快、便于携带、贮运和服用。1984年全国中药冲剂年产量达14600吨,发展极快。一、中药冲剂新品种的疗效和药理研究中药冲剂能够飞速发展,是因为疗效确切的名牌产品不断涌现:如健脾益肾冲剂,用动物做近期化疗减毒效应观察,证明对化疗药物抑瘤起增效作用,对癌细胞血行与淋巴转移有抑制作用;远期观察合并化疗药物,治疗Ⅰ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达99.03%,三年生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0 ] - 杨长胜
<正> 中药药引为中医处方中的辅佐药物,其作用有二:一是引药归经,即把其它药物引导到病变部位,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二是协助主药,起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它的重要意义是十分明白的。目前,有些医生对药引不够重视,常常弃之不用,这样,使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近几年来,西药提出了“药物——载体学说”,即用载体直接把药物送到病变部位,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所谓载体,就是
1987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3 ] - 丁天杰
<正> 常用中药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及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的雌虫干燥体。目前药用土鳖虫多为人工养殖品及少量的野生品。由于家养土鳖虫具有定时定量给食的习惯,且其经济价
1987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1 ] - 陈英杰
<正> 由日本生药学会、日中医学协会、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次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4日至6日在东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生药学、栽培及组织培养、化学和药理学。参加会议的我国生药及天然药物学者有徐国钧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团长)、张均田研究员(医科院药物所)、陈延镛研究员(医科院药物所)、韩桂秋
1987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 郭怡飙,顾金荣,柴钦民,金杨洁
<正>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药饮片的质量状况,我们对杭州市各种类型的中药配方部[包括省属医院、市属医院、职工医院、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医药公司的中药店和供销社的国药店等]的饮片进行了突击性的质量检查,共检出不符合规定的饮片314种(次)。现分析如下: 伪品药材(饮片)12种(次),占不符合规定总数的3.8%。有赤石脂、川贝母、酸枣
1987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