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新月
目的:为了探讨桂皮类中药中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0种不同基源的40件桂皮样品中草酸钙晶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基源相同的样品中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变化不大,有一定的规律,但晶体的数量、大小及超微特征常常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及分布规律完全可作为桂皮类中药鉴别的一个指标。
1998年09期 4-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39 ] - 王玉萍,朱兆仪,王春兰,杨峻山
目的:从木属中寻找齐墩果酸和皂甙含量较高的资源植物,为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木属植物根和茎中齐墩果酸和总皂甙的含量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结果:被测的木属10种木本植物根和茎均含有齐墩果酸和皂甙,并以根或根皮中含量较高,4种草本植物含量极少或不含。结论:本属植物中黄毛木、辽东木、棘茎木、木、毛叶木的齐墩果酸含量较高,其中前两者的野生蕴藏量比较丰富,可以作为齐墩果酸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283 ] - 赵华英,陈永林,霍德兰,陈沪宁
目的:探索电泳法在鉴别茎藤类药材中的应用。方法:对6种性状较相似的茎藤类药材进行了过氧化物酶、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结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最清晰,效果最理想,其谱带数及迁移率各不相同,能显示种间的明显区别。结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是鉴别茎藤类药材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998年09期 10+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92 ] - 柳俊
目的:探索延龄草Triliumtsehonoski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药用植物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IAA,NAA,玉米素,对不同器官,不同取材时期的延龄草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研究。结果:BA和IAA有利于延龄草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旺盛的根茎是较适宜的培养器官,其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219%,且较容易分化根茎而形成植株。结论:组织培养繁殖延龄草是一种可行的、具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技术方法。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愈伤组织分化小根茎的频率,是建立延龄草组培繁殖技术的关键。
1998年09期 11-13+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374 ] - 魏德生,曾莉莉,王用平,冯芳
目的:为扩大濒危植物截基盾蕨的资源。方法:采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截基盾蕨。结果:1/2草本灰+1/2河砂+1份过筛腐殖土+1份过筛园土混合基质是截基盾蕨孢子繁殖的良好基质,在无直射阳光而散射光充足和温度18℃~24℃条件下,15d~17d可萌发,30d见到原叶体,4个月长了幼孢子体,1年进行幼孢子体移栽,获得大量种苗,经过良好精心管理,3年便可成株,产生孢子。结论: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是一种经济、实用能快速获得大量幼苗的方法。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89 ] - 钟凤林,王康正
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有效成分的含量,而含量与采收年限,季节的关系密切,我国历代药学家对采收期都十分重视[1,2]。但历版《中国药典》(下称《药典》)中多数中药采收期的内容都沿用古文献记载或传统经验,且只记述采收季节而无具体所年限及月份,也未将现代...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08 ] - 潘炳文
目的:弄清半夏珠芽生态特性,促使其芽形成多,长得大,以提高半夏产量。方法:利用当地三叶半夏,进行了不同的品系,不同大小种茎、不同栽种深度的对比试验。结果:似竹叶型品种,大块茎种栽形成的珠芽多;结在地下珠芽的单粒重约为地上的5倍。结论:生产上宜选用似竹叶型品系,以大块茎作种,栽种深度应为大于种栽直径的26倍,使第1代珠芽在地下形成。
1998年09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引用频次:34 ] |[下载次数:289 ] - 吕文海,石井岗,张守志,杜征国
目的:比较不同用酒方法对四物汤成分的影响。方法: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5种四物汤中阿魏酸、芍药甙及乙醚溶出物的含量。结果:四物汤酒煎方,所测成分含量最高。酒制当归、熟地黄后水煎方含量最低。结论:四物汤用酒煎或兑酒较用酒炮制当归、熟地黄更有利于成分溶出。
1998年09期 20-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40 ] - 王晓娟,王四旺,谢国芳,王剑波
目的:探讨蟾皮经水烫炮制后脂蟾毒配基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结果:3批蟾皮中脂蟾毒配基含量依次为(mg/g):06253,06102,06433;对应3批水烫炮制品含量为(mg/g):07864,07716,07986。平均回收率9834%,RSD=128%。结论:蟾皮水烫炮制品较生品中脂蟾毒配基含量略高。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39 ] - 程立方,崔秀君,程敬伦,贾丽萍
目的:介绍远红外中药饮片干燥装置的研制背景、工作原理、结构性能、技术参数、生产试用情况。方法:通过对比远红外干燥和传统晾干两种方法对含挥发油中药饮片的影响,检测装置性能。结果:该装置不降低含挥发油中药饮片的质量。结论:远红外中药饮片干燥装置适用于各种饮片的干燥,具推广应用价值。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97 ] - 朱天琪,董艳芬,张萱,刘永富,周红涛
目的:通过对市售5批煅花蕊石及自制8批煅花蕊石的质量分析,初步确定最佳炮制条件。方法:对煅花蕊石样品采用综合分析法评定。结果:最佳炮制条件为800℃,0.5h。结论:为花蕊石的规范化炮制及对市售花蕊石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些实验条件及参考数据。
1998年09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24 ] - 孙毅毅,侯世祥,薛广悦
目的:以牡蛎为石性药代表作研究对象,为合理掌握石性药的浸出方式提供参考。方法:以配伍浸出变化率及A值变化率为指标,考察其对同一处方中熟大黄、黄芩、蒲黄、枳实4味药材配伍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牡蛎与这几味药材共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浸出物收率,但不会引起熟大黄、枳实指标成分的损失,仅对黄芩甙的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牡蛎浸出方式的选择,宜考虑处理好工艺与剂型的关系。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64 ] - 王跃生,李计萍,刘淑芝,崔海峰,王秀荣,费红,赵雍,宗桂珍,杜贵友
目的:建立原料药天麻及益脑灵颗粒的质量标准中天麻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YWGC18反相柱(250mm×4.6mmID),10μm,C18卡套式预柱,流动相甲醇水(3∶97),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21nm,灵敏度0.16AUFS。结果:本法重现性好,较快速准确,无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8.22%(n=6)。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为原料药天麻及样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1998年09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引用频次:24 ] |[下载次数:291 ] - 赵曦,梁生旺
目的:制定乙肝康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乙肝康胶囊中黄芪、紫河车和柴胡进行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芍药甙的含量。结果:黄芪、紫河车和柴胡的定性鉴别灵敏、专属,芍药甙在1.13μg~11.25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36%。结论: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1998年09期 33-3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97 ] - 郭学敏,章玲,全山丛,洪永福,孙连娜,刘明珠
目的:通过对皱皮木瓜中化学成分的研究,阐明其药理活性及临床作用的化学基础。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或薄层层析分离,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乙酰熊果酸、3O乙酰坡模醇酸和桦木酸。结论:木瓜中的化学成分以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为主。
1998年09期 35-3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97 ] |[下载次数:569 ] - 袁久志,孙启时
目的:研究蒙古栎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β粘霉烯醇、羽扇豆醇和β谷甾醇。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269 ] - 张亮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单宁的化学成分。方法: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光谱分析和对照品比较鉴定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定B3,原花青定B4和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结论:5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215 ] - 周雨,宋凤瑞,刘淑莹,李向高
目的:研究西洋参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西洋参根80%甲醇提取物的水悬浮液,乙醚、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水溶液部分大孔树脂柱脱糖,硅胶柱反复层析,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得1种单体化合物,确定为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甙Rb1。另外还分得人参皂甙Rb1和人参皂甙Re。结论:首次发现并鉴定了西洋参中存在的水溶性皂甙。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48 ] |[下载次数:366 ] - 徐丽萍,刘建生,敏德,张治针,王三武,果德安,郑俊华
目的:对金龙胆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结合柱色谱进行成分分离,IR,1HNMR,13CNMR和MS测定其结构。结果:从金龙胆草中分离得3种成分,分别为木栓醇、正三十烷醇、胡萝卜甙。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437 ] - 王晓雯,李琳琳,木胡牙提,王雪飞,堵年生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甙(GCS)对小鼠组织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硫代巴比妥酸(TBA)和荧光法,分别测定小鼠心、肝、脑、肾组织中SOD活性、MDA及脂褐质含量。结果:GCS(125mg/kg,250mg/kg)组能显著提高脑、肾组织中SOD活性,250mg/kg时提高心、肝组织中SOD活性,并显著降低各组织MDA及脂褐质含量。结论:结果提示GCS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组织抗氧化能力,防止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64 ] |[下载次数:290 ] - 张雨梅,谢恺舟,王以兰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加减方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中血清及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同时测定用药前后脑组织中Ca2+水平变化及脑水肿的程度。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Glu,Asp,Gly,GAB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的钙。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氨基酸水平及钙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方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缓解作用。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44 ] |[下载次数:180 ] - 何泉华,许实波,彭波
目的:观察3种穿心草酮(Xan)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整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结扎前3miniv3种Xan1mg/kg。结果:3种Xan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发性率,缩短持续时间;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减少心肌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量;作用强度的顺序为:XanⅠ>XanⅢ>XanⅡ。结论:3种Xan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其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及增强SOD的活性有关;Xan的活性与其苯环上羟自由基及甲氧基的多少及其位置有关。
1998年09期 45-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121 ] - 张凤春,陈云峰,苏彦珍,胡奇芬
目的:通过地龙对动物伤口模型的收缩作用的实验,探讨地龙的促伤口愈合作用。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伤口模型上用药,于伤后5,7,10,14d进行肉眼观察,并取肉芽组织,分别做免疫组化ABC染色和电镜观察。分别用bFGF和PBS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用药组肉芽组织中含大量肌纤维母细胞,合成功能活跃,细胞内肌动蛋白较多,伤口收缩明显,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伤口修复较快。结论:地龙可促进肉芽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合成功能活跃,分泌伤口收缩的重要物质———肌动蛋白较多,有利于伤口的收缩,对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93 ] |[下载次数:223 ] - 林娜,高晓山,李建荣,朱江
目的:了解黄连和小檗碱对G6PD缺陷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藉以推断黄连和小檗碱是否存在药物性溶血作用。方法:将黄连煎液和小檗碱溶液通过体内、外给药途径,应用于G6PD缺陷大鼠,检测其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结果:G6PD缺陷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仅在超大剂量给药时才有所增高。黄连和小檗碱作用相似而后者略弱。结论:以红细胞渗透脆性为指标,一般黄连剂量尚不致引起溶血。黄连和小檗碱对正常红细胞有更大的安全性。
1998年09期 51-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239 ] - 叶爱莲,高晓山
浙江省丽水地区民间传统,新生儿生后给予黄连复方制剂,称为“开口药”。这一传统与古代“黄连法”基本一致,大约已有1000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新加坡禁用黄连,认为新生儿服用黄连会加重新生儿黄疸,甚至引起核黄疸,乃至死亡[2,3],国内也有人对开口药持否...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0 ] - 蒋晓琴,史桂云
患者女,47岁,因近期常感头痛,身体不适来诊。测试血压为22.5/12.5kPa,诊断为高血压头痛。治疗用复方罗布麻药。1周后,效果不佳,症状不减,即停服复方罗布麻,改服脑立清(山东省济宁市中药厂曲阜分厂生产,批号:960607),1日2次,1次10...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42 ] - 刘惠茹,王玎
患者,女,70岁。因患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于1996年9月入院。入院查体:T38℃,P96次/min,R20次/min,BP12/8kPa。治疗:①低分子肝素抗凝,多巴胺、间羟胺升压;②头孢塞肟钠抗感染;③必嗽平、甘草合剂祛痰...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06 ] - 王春华,李金枚
患者男,26岁,教师。因双下肢皮肤不明原因出现大片形状不规则的红斑,瘙痒,按接触性皮炎治疗3天无效。经朋友介绍,于1997年7月26日自采摘鲜无花果叶7片,加水2000ml煮沸,凉后擦洗患处及双下肢皮肤。擦洗后即在室外活动被强阳光照射约2h。次日,双...
1998年09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7 ] - 童湘谷
患者男,19岁。因咽部疼痛,在药店自购穿心莲片(广西防城制药厂生产,无批号),口服,一次8片。服后2h,患者出现全身奇痒,继则四肢发现风疹块,伴头晕、心慌、口干、腰酸、小便色红,急来我院求治。体检:四肢多处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尤以两下肢为多,皮疹高出皮...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4 ] - 李达,周莹,吴晗春,闫金玉
患者男,15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治疗中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双黄连注射液(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批号9602982)3支(60ml,相当于生药60g)加入5%葡萄糖300ml中静滴。用药5min后,患者逐渐出现双侧...
1998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65 ] - 李强,陆蕴如,鲁学照
目的:介绍五灵脂的来源、本草记述及药源,综述国内外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的研究及进展。方法:查阅文献30余篇。结果与结论:对五灵脂的研究工作远不及其它中药深入,鉴于其来源的特殊性及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对其展开进一步研究,搞清其物质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1998年09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30 ] |[下载次数:742 ] 下载本期数据